为了让汤唯上奥斯卡,韩国财阀花了1500W美元? -

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304更新:2025-09-16 14:40:18

2023年上半年令整个娱乐圈为之震动的事件,无疑是第95届奥斯卡颁奖礼的高光时刻。从当前入围短名单的反响来看,韩国电影《分手的决心》获得最佳国际电影提名无疑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。尽管汤唯未能凭借《分手的决心》斩获该奖项,其另一部作品《色戒》也因地区限制无缘提名,这一结果仍引发热议。

图片不得不再次感慨,韩国人是真心诚意的喜欢汤唯了。暂不提《分手的决心》让汤唯在韩国三度封后,差点就拿满韩影的三金大满贯(差大钟奖了)。就是本次顺利冲奥,背后都有韩国财阀们掏钱费神的努力。图片

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,CJ集团副会长李美京与《寄生虫》剧组涉及韩国财阀的议题,源于奥斯卡入围提名背后存在的非正式运作机制。从影片初选到公关策略,再到场外资源调配,这一系列流程对制作团队而言存在显著挑战。因此,韩国财阀往往承担起关键角色,投入大量资金与资源进行系统性运作。电影创作团队专注艺术表达,而财阀则负责扩大影响力与商业推广,二者形成协同效应,共同构成冲击奥斯卡的必要条件。

图片

以去年斩获大奖的《寄生虫》为例,该片首先在戛纳电影节首映中取得突破,凭借最佳导演奖项奠定重要起点。随后携这一成绩高调回归韩国本土,接连席卷国内各大电影节的荣誉榜单。最终更被韩国官方推荐角逐奥斯卡奖项,完成从国际舞台到奥斯卡的跨越。

图片

表面上的流程之外,CJ集团副会长李美京长达半年的奥斯卡冲刺行动实则暗潮汹涌。韩国业界普遍承认,若非她精心运作,《寄生虫》难以斩获奥斯卡四大奖杯。正因如此,颁奖礼现场她始终稳居C位,甚至让外媒误判其为主演,这种影响力早已超越普通制片人的范畴。

图片

据韩国媒体保守估算,《分手的决心》冲奥期间的公关投入或将突破1500万美元大关,而该片制作成本仅为1100万美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《分手的决心》延续了《寄生虫》的冲奥策略,幕后操盘手仍是李美京。这种"重金买名声"的操作模式,不禁让人联想到奥斯卡评选机制中那些难以言说的潜规则。尽管无法否认两部作品的艺术价值,但历史上不乏因不了解规则而错失大奖的佳作。那么这套复杂的潜规则究竟如何运作?近年来中韩电影又在奥斯卡舞台上展开怎样的较量?今天,我们将一起揭开奥斯卡背后的公关内幕。

图片

美国《商业内幕》曾公开指出,一部影片若想获得奥斯卡提名,核心在于掌握相应的规则体系。这套运作机制包含两个显性环节:首先需组建好莱坞专业的公关机构,其次要向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进行有效游说。

图片

然而,行业内普遍认知,若聘请专业的公关团队,游说环节便无需剧组自行操劳,公关团队将全权负责。其余事项则需严格遵循公关团队制定的日程安排,这几乎相当于为冲奥之路提供一站式付费服务。此类公关服务专业度高却成本惊人,这也成为奥斯卡体系中备受争议的潜规则之一。据CNN统计,单个奥斯卡评奖季内,各剧组及投资方在公关游说上的支出可达5亿美元。

图片拿着5亿美元,公关怎么暗戳戳作弊呢?当然是分重点,打游击。这场游击战的核心就是9500多名奥斯卡学院学员组成的评审团,他们的票选决定了谁能拿下最终大奖。图片

影片宣传的第一阶段侧重于通过公关手段为制作方塑造正面形象,以此吸引评审团的关注。对于非好莱坞体系的影片,这一策略尤为重要,其核心目标在于建立国际影响力。专业团队通常会安排制作方参与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(威尼斯金狮奖、柏林金熊奖、戛纳金棕榈奖)及评论家选择奖等平台,作为品牌曝光的前期布局。《寄生虫》在戛纳首映后若能获得奖项则效果最佳,如未能获奖,便转战各大影展进行宣传,提升影片知名度。完成红毯亮相和影展行程后,公关团队将系统推进宣传工作:向权威媒体发布通稿、投放高质量广告位,若制作方具备充足预算,还可能引入知名电视节目进行深度合作。

图片

汤唯此次经历的前哨战式宣传攻势,其核心目标十分明确,即通过密集的信息铺垫激发评审团成员的关注与兴趣。以去年引爆国际影坛的《寄生虫》为例,主创团队在正式亮相前便接受了超600次媒体采访、100余场观众交流活动,并占据了大量社交媒体广告位,形成全方位的舆论预热。

图片

若前哨的上分阶段能够顺利推进,后续的游说工作将获得显著助力。在好莱坞公关体系中,游说环节被视为核心环节,其专业化程度与不可替代性尤为突出。这些团队对9500名评审团成员的背景、偏好乃至接触渠道了如指掌,这种精准的洞察力与资源网络,是任何制片方难以自主建立的难题。

图片

《卫报》曾以幽默笔调提及,每年10月中下旬至12月31日的奥斯卡评选期间,评审团成员频繁现身高端餐厅,享用由电影方提供的免费餐食。在觥筹交错的餐桌上,好莱坞从业者巧妙运用人情世故,向评委细致阐述影片的叙事细节与艺术价值。尽管一顿晚餐未必能直接赢得选票,却可能在评委的最终决策中埋下潜在影响。

图片

颇具争议的公关策略在好莱坞影视行业内屡见不鲜,但其实际效果却屡获验证。以近期因性侵指控入狱的哈维·韦恩斯坦为例,其旗下的韦恩斯坦影业长期被视为业内知名的“好莱坞第一公关公司”。在其鼎盛时期,该机构曾助力多部影片斩获上百项奥斯卡提名,并成功捧红数十位影帝、影后及最佳导演得主。值得注意的是,韦恩斯坦影业的LOGO频繁出现在好莱坞大片中,就连知名演员詹妮弗·劳伦斯也曾公开调侃该公司的影响力。

这套策略的核心手段包括海外资源运作、媒体关系操控、评委游说等常规操作,也涉及更具争议性的负面营销。1999年奥斯卡评选史上曾出现过典型案例:通过复杂的公关运作,《莎翁情史》最终击败《拯救大兵瑞恩》,斩获最佳影片奖。这一事件至今仍是影视行业公关手段的标志性案例,揭示了电影奖项评选机制中潜藏的非透明性。

图片

《莎士比亚的西区故事》主创团队中,左起第三人位置的是哈维·韦恩斯坦。这一事件后来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案例之一,其涉及的性侵指控和权力滥用问题被广泛视为行业黑暗面的象征。尽管格温妮丝·帕特洛凭借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,但她在获奖后也遭遇了大量批评,被部分观众认为是凭借公关手段获得的奖项。

图片

尽管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,哈维依旧凭借其在奥斯卡评选中的幕后影响力被称为“奥斯卡背后的操盘手”。在其入狱前,他通过精心运作推动的获奖影片包括《模仿游戏》《艺术家》《国王的演讲》《乌云背后的幸福线》《林肯》《美丽心灵》《社交网络》等。哈维落网后,这套运作体系并未消失,而是由其前助手汤姆·奎因转型创立独立发行公司NEON继续执行。去年,李·蒙格携《寄生虫》寻求与NEON合作,凭借优质内容与专业操盘再度取得突破性成绩。

图片也难怪纽约大学电视电影学院前任主席,会公开炮轰现在的奥斯卡:“实际上,奥斯卡奖已经成为一种营销电影的方式,而过程中的宣传活动已然于政治宣传别无二致,电影公司雇佣奥斯卡公关,就像政治竞选雇佣政治顾问一样。”图片

尽管需要投入巨大资源与资金,韩国财阀仍积极投身于奥斯卡舞台。其背后的动因究竟为何?深入分析可见,这种行为蕴含着超越单纯名利追求的深层战略考量。

图片

绝非单纯追求荣誉,韩国财阀豪掷1500万美元参与奥斯卡竞逐,其核心战略在于构建可持续增值的闭环利益链。这一商业行为的直接收益首先体现在欧美市场票房的显著增长,通过媒体传播与奥斯卡获奖的双重效应,不仅激发观众观影需求,更促使影院扩大排片规模,形成完整的利益循环体系。

图片

《寄生虫》在获得四项奥斯卡奖之前,其全球票房仅达到千万级别。而随着奖项的加持,该片在北美市场的票房飙升至4500万美元,几乎接近2004年《英雄》创下的5371万美元的外语片票房纪录。凭借这一成绩,韩国财阀在票房分成方面已成功回收制作与公关成本。

图片回本以后,韩财阀就会在全球范围内贩卖周边以及电影的版权。这笔收入的分成,远比单纯的票房收入高多了。不提《寄生虫》全球各地共售出205个版权交易,就连还没拿奖的《分手的决心》,也靠公关营销在全球卖出192个版权。图片

知名动画IP《辛普森一家》对《寄生虫》的改编,表面上看是商业合作的成果,但韩国财阀的深层战略显然不止于此。他们通过《老男孩》《燃烧》《寄生虫》等作品的持续输出,为《鱿鱼游戏》的全球爆红奠定了文化基础,进而推动了美国设立"鱿鱼游戏节"这一文化现象。李政宰的导演处女作《狩猎》更是打破常规,直接入围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,标志着韩国影视作品正以更具侵略性的姿态进入国际主流视野。这种文化输出已超越传统影视范畴,逐渐演变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流行趋势。

图片

K-POP(韩国流行音乐)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屡次得到验证。即便是历来较少将奖项授予非美国艺人的格莱美奖,也多次将BTS和BLACK PINK纳入提名名单,并最终将大奖授予这些韩国艺人。

图片

韩国在文化领域虽常被指存在借鉴现象,但其文化营销策略确实值得肯定。近年来,通过政府政策引导、资本集团支持与文艺界创新三方面的紧密协作,韩国持续推出高质量的影视与音乐作品,推动韩流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影响力。

图片

文化产品的全球快速传播持续将国际资本回馈至韩国。根据2019年韩国高丽大学经营学院发布的报告《防弹少年团(BTS)活动的经济效应:2019首尔公演》显示,该组合当年10月在首尔举行的三场演唱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约9229亿韩元,相当于6家中型企业的年度销售额。这种文化影响力与经济收益的良性互动,使得名利与文化输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体系。

图片

部分韩国群体展现出一种夸张的文化优越感,甚至以"高等黄种人"自居。这种心态驱使他们在国际文化奖项的角逐中格外执着,试图通过获得认可来彰显自身地位,同时也暗含对其他文化的轻视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文化自信的缺失往往导致他们采取"借文化"的方式,在历史积淀难以支撑文化野心的背景下,从更成熟的文明体系中汲取养分以维护表面形象。

图片

尽管常有批评之声,但韩国的软性文化输出已逐渐形成独特的“新文化形态”。近年来,韩国电影频繁亮相国际舞台,其创作早已摆脱了单纯模仿港影与好莱坞的阶段。奉俊昊、李沧东、金基德、朴赞郁等导演正以各自的艺术风格,不断书写着东亚电影的新篇章,创造着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。

图片国影虽然现在略显疲态,可我们也拥有着很多宝藏电影人在持续发力:顾长卫、章子怡、王家卫、李连杰、巩俐、刘德华、金城武、张艾嘉、娄烨...他们以评委会成员的身份,在奥斯卡闪闪发光。而现在北美最高票房的外国语电影依然是2002年的《英雄》,以及第三名的《卧虎藏龙》。图片

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的奥斯卡之路或许正映射出中国电影产业亟需突破的困境——我们既要等待一个本土电影的振兴契机,也需正视文化输出的深层挑战。当汤唯等实力派演员以国际视野参与全球影视竞争时,舆论场中不应再出现"内娱不配拥有"的偏颇论调。正如郭肖在《观察者网》所言,韩流的成功绝非偶然,其背后是系统化的文化输出策略和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;而李丽在《羊城晚报》指出,理解奥斯卡的潜规则才是突破文化壁垒的关键。当前中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表现,既需要技术层面的提升,更依赖于对全球文化消费规律的深入把握。

最新资讯


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