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首部竖屏院线电影《烟火人间》值得看吗? -

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427更新:2025-09-16 13:27:00

1905电影网专稿 由509位导演共同创作、采用竖屏形式拍摄的电影,你是否曾有机会观赏?上周末,《烟火人间》正式登陆影院。虽然截至发稿时票房仅达27.7万元,但作为中国内地首部尝试“竖屏院线”模式的影片,其在大银幕的首映仍被视为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。近年来,短视频产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蓬勃兴起,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。数据显示,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突破10亿大关,全网日均发布视频量超过3000万条。一部智能手机,便能让每个普通人成为自己生活的导演。《烟火人间》的上映,让509位普通创作者的“电影梦”得以在银幕上绽放。然而,当我们将视角转向观众,他们是否能够接受在影院大屏观看“短视频”?影院运营方又如何看待这类新兴作品的出现?我们特别关注了《烟火人间》首周上映期间与相关方的对话。关于竖屏与大银幕的适配性,最初听到“竖屏院线电影”这一概念时,我们对《烟火人间》最大的疑问聚焦于:将竖屏视频内容投放至横屏比例的影院屏幕,是否会影响观影体验?在实际放映中,这一问题得到了直观解答——尽管原始拍摄素材均为竖屏格式,但通过蒙太奇剪辑技巧,影片主体画面比例已调整为全屏。部分场景通过相似片段同步呈现、画面缩放重组或后期补拍等方式,实现了视觉效果的优化。

将竖屏内容转为横屏播放的尝试,在提升大众观影接受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采访中多数观众并未在巨幅银幕上察觉到竖屏模式的违和感。吴女士表示,其观影体验较为沉浸,未因画面格式转换而产生代入感断裂:"这种模式确实颇具新意。"唯一直接提出异议的是马先生,他强调自身是出于对竖屏概念的兴趣前来观影,但认为最终呈现的画幅效果未能完全契合预期。值得关注的是,观众李小姐对画质表现感到意外。她最初担忧手机拍摄素材在大银幕上可能因分辨率不足而失真,但实际观影体验却超出预期,尤其在航拍镜头的运用上,反而为画面增添了独特的视觉层次。

“碎片化”创作与影院观影体验的兼容性引发热议。相较于“竖屏上大银幕”这种表象化的呈现方式,观众对“碎片化内容进影院”的接受程度呈现出显著分歧。以电影《烟火人间》为例,该片通过将887条不同时间发布于短视频平台的片段,按照“衣、食、住、行、家”五大主题进行重组,形成具有纪录片质感的纪实影像。观众王小姐表示,这些短视频本身质量较高,若作为平台年终总结作品堪称优秀,但作为电影呈现时存在叙事断裂的问题。李小姐则认为,尽管影片主题贴近大众情感共鸣,但缺乏整体故事性的情节设计可能削弱影院观赏体验。

电影《烟火人间》通过汇聚509位导演的镜头力量,生动呈现了普通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。影片中关于意外离世的长途司机夫妇的情节引发强烈共鸣,令吴女士动容落泪,也让李小姐感受到纪实影像的厚重质感。不过李小姐也坦言:"相较之下,影片前半段关于衣、食主题的表达反而未能准确捕捉到创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。"对于这种碎片化的内容创作形式,多数观众表示若未来出现类似风格的作品,可能不会主动购票观看,更多出于对实验性影片的好奇心态。也有观众认为,此类作品仍难被大众完全接受,传统叙事结构的故事片更符合院线观影需求。

海淀区某影院业务负责人付经理表示,作为放映端,他们愿意接纳多元类型的作品进入影院:“以元旦期间的‘霉霉大电影’为例,初期排片时也曾质疑观众是否愿意为演唱会录像付费,但最终观影数据证明市场反馈至关重要,因此我们更注重实际表现。”然而有影城经理透露,基于前期讨论热度及《烟火人间》在部分平台的评价,他们已预判此类内容创新可能难以吸引大量观众,这一判断直接影响了排片决策:“毕竟短视频形式仍难以契合影院观影需求,观众更倾向于沉浸式观看完整故事内容。”

无论《烟火人间》最终票房表现如何,它已引发了关于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,影片如何构建 compelling 的叙事的深入探讨。

最新资讯


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