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爱看影院iktv8人气:599更新:2025-09-16 12:37:42
《繁花》:时光的怀旧情怀与岁月的浮夸叙事
2024年伊始,备受瞩目的剧作《繁花》正式开播,掀起一阵热潮。这部作品由香港导演王家卫掌镜,集结了上海本土的众多知名演员,生动呈现了上海方言的独特韵味与东方传奇的叙事魅力。王家卫的导演风格一贯鲜明,从《重庆森林》《东邪西毒》《春光乍泄》等90年代经典,到《花样年华》《一代宗师》等21世纪杰作,始终构建着情感细腻、画面迷幻的电影世界。电视剧《繁花》延续了这一传统,其碎片化叙事、高饱和度色彩与缓速镜头运动,完美复刻了导演电影的旧日气息。剧作改编自作家金宇澄的小说,该小说自2012年问世便引发广泛讨论,并斩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。金宇澄作为《上海文学》杂志编辑,此前已多年未涉足小说创作。他曾长期驻守巨鹿路杂志社,这座建筑曾是沪上名门刘吉生的故居,见证了他的30年编辑生涯。一次偶然的街头相遇——目睹一位卖衣老太太,这位曾被誉为70年代静安寺名媛的老人如今满面沧桑——促使他决定用沪语书写上海的集体记忆,由此诞生了《繁花》。金宇澄曾言,文学虽难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手,却能保存社会痕迹。他以碎片化对白记录上海旧日生活形态与人际关系,而电视剧则通过视听语言将其转化为光影叙事,将阿宝的奋斗史升华为时代传奇,将60年代与90年代的悲欢碰撞融入90年代的昂扬氛围,将文本中的沪语对话转化为生动的影像画面。剧作与原著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,共同构筑了"上海"这一文化符号的光环。这种光环既是文学创作的印记,也是影视改编的成果,恰如本雅明所指的"光晕"(aura),蕴含着独特的不可复制性。从张爱玲的苍凉笔触到王安忆的都市观察,上海的神秘气韵与繁华余韵始终存在。无论是对阶级差异的隐喻,还是对历史变迁的映射,上海总能激发微小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独特反应。电视剧《繁花》的热闹,实则源自对这座城市怀旧气质的捕捉。剧中通过城市考古视角,还原了90年代黄河路餐馆的喧嚣、证券交易所的癫狂、街头巷尾的邻里情谊。从地标建筑如南京路、国泰电影院到象征性物件如股票认购证、第一百货商店发票,再到承载市井烟火的排骨年糕、蝴蝶酥、光明牛奶等美食,构成了对上海集体记忆的立体呈现。这种怀旧不仅包含了具体场景的再现,更承载着难以言说的情感纠葛。剧中复古布景与物件的运用,将观众带入90年代上海的生活情境,那些看似散漫的对话、闲适的行走与落寞的回眸,实则在写实细节中构筑了时代虚幻的繁华。宝总与至真园老板李李的饭局场景中,于新兰居涮羊肉的镜头里,灯光昏暗与茶水登场的意象,将咖啡厅的格调与火锅店的烟火气巧妙融合。两人金跟鞋踩着湿滑石板路的镜头,既如江南雨巷的朦胧诗意,又似谍战故事的险峻氛围。在两分半钟的叙事时间内,没有过多对白,仅通过俯拍、仰拍与远景等镜头语言,传达出时光消磨的质感。然而,这种怀旧情绪在剧中也显露出适度浮夸的倾向。以范总为例,这位来自浙江的乡镇企业老板在黄河路谈生意时,既显卑微又暗含傲气:为推销货物低声下气,却对至真园的包间充满感激。这种戏剧化的处理或许未能完整呈现当时浙江商人的集体形象,反而以喜剧效果消解了他们的精明与勤恳。同样,剧中宝总的传奇经历也伴随着夸张演绎,如前往诸暨谈生意时的"战场"意象,既凸显了叙事张力,也引起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思考。90年代的诸暨企业家们意气风发的形象,与剧中"危险"的预设形成反差。那些手持大哥大、身着貂皮大衣、驾驶桑塔纳的实业家们,本就是时代的弄潮儿,而非需要戏剧化渲染的英雄。剧作对三名女性角色——玲子、汪小姐与李李——的塑造则保持了适度的美感平衡,她们的美既不设限也不夸张。宝总与她们之间的情感纠葛——或可解读为永恒的恋情、坚定的友情,或只是转瞬即逝的江湖梦——本身便处于模糊地带,这种刻意的暧昧感反而强化了作品的情感深度。说到底,《繁花》再次印证了"上海叙事"的迷人之处,这种以城市为叙事核心的创作方式,既展现上海的辉煌与沧桑,也凸显其作为魔都的独特魅力。在当代语境下,"侬总要看看的"不仅是对上海繁华的注解,更是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凝视。
Copyright © 2008-2024
合作站点:优酷视频、 爱奇艺、 芒果tv、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、 腾讯视频、 1905电影网、 搜狐视频、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, PPTV、 CCTV、 哔哩哔哩、 北京卫视、 安徽卫视、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、 浙江卫视、 重庆卫视直播、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, 小小影视官网,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,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,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,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